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书名: 《后殖民:印英文学之间》 

 

作者: 石海军 [点击查看作者介绍]  

ISBN: 7-301-13625-6 

语种: 中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图书简介

 

 

族主义、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文学“模仿”、印度流散作家的“世界主义”与文化“杂交”等问题。

 

  后殖民文化批评和印度流散文学讲述的是生活于西方的第三世界知识分子也就是过去的殖民地“他者”进入西方、反观自我的故事,研究这一“故事”,不仅可以开阔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而且对我们认识东西方之间复杂的文化互动关系具有极其重

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与印度在近现代有着相似的经历,本书的写作兼及中国文学及其批评,在比较分析中思考东方文化的发展与命运。

 

  本书将后殖民文化理论与文学思潮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融为一体,研究20世纪印度文学与印度流散文学的现代性与传统问题,致力于梳理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甘地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剖析全球化与地域文化、文化认同与民
 
图书目录

 

 

  一  地域文化与想象的家园

   1.从萨义德说起

   2.家国与地域文化

   3.乡村与城市

   4.印度侨民文学与想象的家园

  二  甘地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1.马克思和甘地对印度村社的不同看法

  2.甘地主义的“荒唐”与成功

  3.甘地的“同化”说与后殖民的“杂交”说

  三  消解中的乡村世界

  1.东西方“时间差”中的乡村

   2.乡土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3.乡土文学与生态问题

    4.乡土与甘地主义神话的消解

  四  对乡土的守望

  1.乡村价值体系的解体

  2.文化乡村与精神家园

 

第二章 柰保尔与纳拉扬

  一  后殖民时代的流散生活:关于奈保尔的文学创作

  附录:拜见奈保尔

  二  评奈保尔对纳拉扬小说的评说

   1.对“黑暗”的不同感受

  2.对“家国”的不同感受

   3.文学的政治性与非政治性

   4.纳拉扬的小说风格

 

第三章 拉什迪与印度流散文学

  一  破碎的镜子

  1.破碎的记忆与破碎的自我

  2.文化的错位与自我的创伤

  3.流散作家:文化“翻译”阶层

  4.破碎自我的重新组合

二  故事与历史

  1.《午夜的孩子》:殖民与后殖民历史的重新书写

  2.历史与故事

  3.历史、政治与性

  4.后殖民时代印度女性化的文化隐喻意义

  三  怪诞与魔幻

  1.拉什迪小说的听觉效果

   2.拉什迪小说的怪诞风格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3.“危险的游戏”:拉什迪创作“自由”的奥秘

  4.神魔之间:拉什迪小说中的人物定位

  四  “想象的家园”与“第三空间”

 1.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

 2.拉什迪小说的语境错位问题

 3.本土文学与流散文学

 4.话语的策略:“第三空间”与“第三传统”

 

第四章 殖民与后殖民话题中的占卜林

  一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1.从《东方学》到《文化与帝国主义》

  2.在后殖民文学研究中重新走红的吉卜林

  3.吉卜林:后殖民文学之父?

  二  印度和印度裔作家与学者眼中的吉卜林

  1.拉什迪的看法:白人吉卜林与印度人吉卜林的对立与统一

   2.印度作家在国家独立前与独立后对吉卜林的不同态度

  3.奈保尔从吉卜林的小说中读出大英帝国的文化性格

  4.人格的分裂:阿西斯•南帝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占卜林的深入剖析

  三  “无时间性的印度”

   1.“后殖民”吉卜林与西方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

   2.“永恒的印度”如何被萨义德“异化”为大英帝国的“永恒幻想”

  3.还原印度,还原吉卜林

  附录:混沌与蛇

  1.muddle的含义

  2.蛇与圆

  3.混沌的启示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一  从民族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1.从安德森到霍米•巴巴

  2.殖民与被殖民世界的二元对立

  3.民族主义与东方传统

  4.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向

  二  泰戈尔眼中的东方和西方

   1.英国的殖民入侵与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第六章 现代性与现代性模仿

一  从殖民和后殖民的角度看现代性问题

  1.“在历史的候车室中”

   2.现代秩序中的无序状态

   3.结构与解构

  二  关于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模仿

  1.从殖民主义说起

  2.后殖民时代的模仿

   3.模仿的变异与文化的杂交

  4.文化的“接触地带”与文化的“中间地带”

 

第七章 甘地主义、种族意识与种姓问题

一  从种姓意识到种族意识

  1.甘地关于种姓制的看法的成因

   2.奈保尔对甘地种族意识的分析

  二  阶级、种姓、“德法”

   1.甘地主义的乌托邦性质:查特吉对甘地种姓制思想的阶级分析

  2.种姓制与现代民主社会:奈保尔对种姓制的批判

  三  从文学对种姓问题的描写看印度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

   1.婆罗门精神与种姓社会的逐步解体

  2.《卑微的神灵》:种姓与社会等级、社会体系问题

  3.“我们都是崇英派”: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一章  从后殖民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印度现当代文学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