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德尼•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翻译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拉摩的侄儿》被恩格斯誉为“辩证法的杰作”,《宿命论者雅克》被米兰·昆德拉誉为“十八世纪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近期,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由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罗芃主编的“狄德罗作品集”前四卷,包括他的哲学代表作《哲学思想录》、小说代表作《拉摩的侄儿》《修女》和《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尚杰(左)和法语文学翻译家余中先在新书分享会现场
7月11日下午,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北京单向空间东风店举办以“关于狄德罗,我们不应该只知道狄德罗效应”为主题的新书分享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尚杰和法语文学翻译家余中先共同讲述狄德罗在文学和思想等方面的贡献。分享会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狄德罗作品集策划编辑李月敏主持。
十八世纪初期到末期,启蒙运动在法国风起云涌,在这个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诞生了一大批影响后世的伟大人物。德尼•狄德罗,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相较于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狄德罗并不为人所熟知。他出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工匠家庭,1729年进入巴黎大学学习,1732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狄德罗最广为人知、最重要的贡献是历经二十年主持编撰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全名《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该书被视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最高成就之一。狄德罗曾写过一篇名为《与旧睡袍别离后的烦恼》,美国社会学家从中阐述出一个名词“狄德罗效应”,最初指一种“愈得到愈不足”的效应或“配套效应”,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被广泛讨论,在各类社交媒体上也有各行各业的人进行解读。
除此之外,狄德罗在哲学、文学、戏剧、美学等领域都有贡献:他倡导形而上学辩证法和认识论、唯物辩证主义和契约论;提出“美在关系”说,作品《论美》是建立唯物主义美学的一次重要尝试;他的戏剧创作思想,即关于创立“严肃剧种”的理论,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其小说创作又被誉为“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狄德罗作品集(1-4卷),包括《哲学思想录》《拉摩的侄儿》《修女》《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法] 德尼·狄德罗 著 罗芃 主编 罗芃、章文、袁树仁、吴达元、符锦勇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在尚杰看来,“狄德罗很适合我们这个时代”,他对很多问题有着精准而深刻的洞察力,以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写下了很多著作,其思想呈现出独特面貌和复杂多变的形态,作品具有丰富性和现代性;他的小说作品中,也包含很多哲学的思考和表达,有对人性的回归等较为丰满的东西。
《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等在狄德罗生前并未在发过发表,19世纪初期,歌德等人首先将作品翻译到德国。1821年,根据狄德罗的手稿整理的《拉摩的侄儿》才首次在法国出版。十九世纪,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全知叙事的现实主义文学正流行。“不能说狄德罗比巴尔扎克写得好,只能说狄德罗写得比巴尔扎克更加现代”,余中先举例说,在《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作家与读者一样,并没有全知视角,人物和故事随着叙述出现和推进,“这样的叙述方法有点像20世纪的叙事法,更现代一点,18世纪的狄德罗已经这么写了”。《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情节经常出现分岔,尚杰认为,这种分岔造成现代文学中所说的中断,中断意味着可能性、意外和节外生枝的过渡。对此余中先也表示,狄德罗之所以受到20世纪下半期文学批评家的看重,正是因为狄德罗的作品中产生了写作的种种可能性——“不在于讲什么,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在于如何讲出故事;这个故事并不只有一个,而有种种可能性,这是现代文学中的精髓”。作家米兰•昆德拉非常看重《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一书,称之为“十八世纪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还曾创作《雅克和他的主人》向该书致敬。
小说在18世纪算得上新兴文类,余中先认为,正因其新兴,作家的胆子更大,揭露得更深,讽刺得更辛辣,看问题更鲜明。狄德罗的小说如此,伏尔泰的《天真汉》《老实人》等哲理小说也如此。“与17世纪相比,这一届作家在文学上是反叛的,从政治、思想、社会学、哲学等方面更厉害,完全就是新的,是启蒙,是光亮。”尚杰也谈到,狄德罗等人的小说中,思想性强于文学性,并不是说这些作家缺少文学才华,而是他们更专注于思想的表达。
《拉摩的侄儿》以日记体和对话体的形式记述了哲学家“我”与拉摩侄儿的对话。余中先说,对话中体现出人物内心的两面性以及观点的矛盾,这种矛盾形成了人物性格的“复调”,“这样的作品可以从这个方面读,也可以从另外的方面读。比如革命家在其中看到辩证法,恩格斯就称赞这部作品是‘辩证法的杰作’”。谈到对话体,余中先和尚杰都认为狄德罗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方式,除了和文学传统有联系之外,也因为对话体较为适宜表现思想的矛盾和交锋,表达对于不合理观点的批判,通过嬉笑怒骂的方式将对立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狄德罗评价自己说:“一天中间我有百张面孔,我宁静,忧伤,幻想,温柔,粗暴,激动,热情。”他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极具挑战性的人,对传统和现实秩序大胆地调侃、嘲讽、抨击,语言泼辣,甚至有点放肆。他倡导充满激情的生活,倡导把社会团结和同情作为道德的基础;他对科学和艺术感兴趣,认为爱欲是创造意义的方式。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新颖。启蒙时代倡导理性、科学与平等,是了解现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虽然相对于他的同时代人伏尔泰与卢梭,狄德罗的学说不够激进和系统,却意外地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意义。
除了小说《拉摩的侄儿》《修女》《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之外,四卷“狄德罗作品集”中还包括《哲学思想录》一书,收录了狄德罗1746年匿名出版的第一部个人著作《哲学思想录》以及1749年6月在伦敦出版的《论盲人书简》(全名《写给明眼人看的关于盲人的书简》)两篇。同时,还收录了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作品集主编罗芃专门撰写的两万多字序言。据李月敏介绍,上海译文出版社后续还将出版包括《怀疑论者的漫步》《狄德罗戏剧集》等在内的4卷作品,计划于2022年推出。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